青春期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阶段,我是一名95后,初中时,叛逆期的我将留了五年的长发剪成了爆炸头,只为追上“非主流”的时代。
高中时,为了买所谓“哥哥”的周边,可以一个星期只喝水。
现在回想起那个时候,很傻很天真,可是那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阶段,也是一段宝贵的回忆。
其实,站在家长的角度,他们觉得我们叛逆,不听话。但是如果我们换位思考,站在孩子的角度,那其实不叫叛逆,而是通往成熟路上的一段修行而已。
适当的叛逆是正常的表现,那过度的叛逆才是家长应该重视的。
那么我们先来看一下青春期孩子的发展任务:也就是正常的叛逆。
一、分离个体化
进入青春期以后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,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,渴望独立。
为此他们总是会尝试做一些之前没有做过的事情,希望得到成人的认可和尊重。
就比如我,觉得“非主流”是成熟有魅力的表现,所以我会毫不犹豫的追随。
在他们心里,并不觉得这是叛逆,而是时髦,是自己可以追求的东西。
二、亲密感的建立
青春期孩子开始关注同龄人之间的交往,同龄人之间的关系是这一时期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。
任何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都不可能脱离同龄人的影响,总是将彼此之间的交往与认可看得极为重要。
这个时候他们可能会出现早恋的现象,因为这个时期他们对异性充满好奇,但这都是正常的表现。
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早恋,也不要一下切断,否则只会激化你们之间的矛盾,问题也得不到解决。
这反而会使他们逆反心理更严重。
三、认知发展
这个时期的孩子对于“自我”的体验和感受前所未有地清醒。
如果说,儿童时期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基本是服从成人的意见,那么,青春期的孩子则完全不同了。
他们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,热衷于思考自己的优点、缺点、特点。常常显得很自恋,但同时又经常夸大自己的缺陷,最后还总因为自己的不够完美而沮丧。
所以这个时候家长如果发现他们情绪上有起伏,先不要过多的苛责,而是应该以朋友的身份,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么高兴或者是为什么这么悲伤,开心的事情替他们开心,悲伤的事情并进行开导。
青春期孩子在完成这些任务时就会相应出现一些心理特征,这些心理特征会影响任务的完成程度。
如果在该阶段相关成长任务没有完成,会在成年后期再次显现。
这些心理特征有独立与依赖、闭锁与开放、勇敢与怯懦、自尊与自卑等。
那么我们看看他们在成长中缺少了一些东西。
1、首先缺少无条件积极关注。
孩子在成长过程中,尤其是生活当中的某些细节,作为家长要做到无条件积极关注,及时与孩子产生联结,这样被关注的孩子内心是安全的,有助于安全感的建立。
比如孩子在和你谈论某些事情时,千万不要表现出心不在焉,尤其是童年阶段,青春期孩子亦如此,要做到用眼睛注视孩子。
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和看见,此时孩子的情绪情感是流动的,愿意和大家继续交流,从而保持稳定而开放的心态。
2、其次缺少共情
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情感更丰富且敏感,家长要做到适时共情,比如孩子因某些事情感到伤心或是愤怒,家长不应该感觉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。
而是要感同身受孩子的情绪,在进行共情之后,可就该事件进行一般化处理,再慢慢引导孩子,让孩子自己感觉这确实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。
从而舒缓情绪,也会让孩子感到父母是理解自己的,反之孩子就会更加脾气暴躁,封闭心门,长此以往也会产生心理问题。
3、再次缺少边界感的建立
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朋友圈,此时父母要慢慢放手,给孩子独立建立关系的机会,不可过度插手。
在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边界,父母的边界是不去过度打扰孩子与同龄人之间的交往,孩子的边界是不希望父母过度干涉自己的交际。
只有双方都找到了适合的距离,才不会伤害到对方,就如同刺猬距离法则,如果离得太近只能是被彼此的刺刺伤。
4、最后就是缺少认可
自我认知的开始就是从得到父母的认可开始。
所以,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小孩,他们的内心会更加自卑。
•End•
综上,青春期叛逆孩子所缺少的也只是呈现了一部分,父母作为孩子的直接教育者。
不单单只是停留在配合完成学校要求的书本知识上,更重要的是孩子成年以后也会用之不完取之不竭的良好心理源泉。